一、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進
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進大體可以概述為:20世紀50年代提出處理好沿海和內地的發展關系;60~70年代實施三線建設;80年代提出“兩個大局”戰略構想;1999、2003、2005、2006年分別提出了西部大開發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戰略,形成了“四大板塊”區域戰略發展格局;十八大以來陸續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發展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、海峽兩岸融合發展、海洋強國等重點區域戰略,對我國高質量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。

二、對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理解
(一)戰略演進體現了非均衡成長到均衡協調
從處理好沿海與內地關系到“兩個大局”,體現了國家層面的非均衡增長與成長;從“四大戰略”的提出到推進深化,體現了國家整體發展均衡協調的探索與實踐;從重點區域戰略的提出與落實,體現了關鍵特色的引領發展。
(二)西部發展始終是重中之重
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和經濟基礎差、綜合經濟水平低、發展迫切性高;面積廣袤,礦產及可利用資源多,開發大西部不僅可以提升西部地區經濟水平,還有利于全國經濟的發展。西部地區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一直居于首位。
(三)區域戰略期待深度融合
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,區域的戰略融合發展持續推進,“產業轉移”“區域共建”“飛地經濟”等形式不斷涌現,但也存在一些問題。一是相對發達地區主動意識不夠,二是優勢互補不足,三是要素流動不暢,四是軟硬支撐不力。
(四)區域發展戰略需要新的撬動點
中國區域戰略必將融入更多的國際因素,中國復興的歷程不僅伴隨著與大客戶的“貿易戰”“卡脖子”,還將與更多合作伙伴構建新“國際區域發展戰略”。
三、“四大功能區”構建及發展重點設想
(一)四大戰略功能區
以經濟為主,突出政治中心,放大邊疆的戰略地位,構建更加“立體化”的“四大戰略區”,探索發展的新增長點與突破口。

圖:“四大功能區”設想
核心戰略區:北京、天津、河北(雄安);沿海策略區:遼寧、山東、江蘇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香港、澳門、臺灣;沿邊經略區:廣西、云南、西藏、新疆、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;內地支撐區:貴州、重慶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寧夏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。
(二)功能區戰略重點
一是把西南沿邊打造成中國經略世界的“新戰略力點”。從當前世界局勢看,沿邊經略區更加成為區域戰略的重中之重。云桂在沿邊經略區中有先發優勢,臨近的東盟、印度等正成為新的熱點,可打造我國發展的新著力點和發力點。
二是把雄安建設成國家的“頂層創新源”。雄安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“破題之手”,更是從頂層創新出發打造的“動力引擎”、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“全國樣板”,作為歷史性戰略選擇,雄安應成為中國在世界的“新代言人”。
三是優勢城市群要真正成為“火車頭”。三大城市群是我國最發達的三個區域,也是對世界產生顯著影響的地理單元,在參與國際競爭、創新高新技術、經濟量質齊升的初衷和使命下,更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“火車頭”,帶動賦能更多區域尤其是沿邊經略區發展。
四、推進區域戰略演化的幾點建議
(一)“規則、管理、標準”打造統一大市場
加強國內不同區域之間、沿邊區域與周邊國家之間、園區等重點合作空間在市場規則規制、政府監管管理、相關標準之間的對接統一,打造廣泛領域的、涵蓋國內與周邊的統一大市場,打造跨區域跨戰略的重大發展平臺。可重點加強與沿邊國家的規則標準統一、打造雄安國際國內高標準、建立“沿海策略區”與“沿邊經略區”的戰略對接國家平臺等。
(二)“政策支持+利益分享”推動區域戰略融合
設計“對口支持發展”“幫扶發展”“優勢互補發展”的利益分享機制,以“雙投入”推動“雙產出”“雙贏”,并給予國家政策支持。可重點設計區域間合作的特色化利益分享機制、給予沿邊發展的國家專項支持等。
(三)“優勢互補”形成區域對口合作
發揮不同區域的優勢和特色,進行資源、產業、綠色等的互補合作。可重點加強高資源地區、高技術地區、高產業地區、高生態地區、高消費地區間的深度合作。
(四)聚焦重點領域承接產業鏈要素鏈轉移
引導承接地區精挑細選不超過2個產業進行重點承接,推動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價值鏈的全面承接、發展和升級。可重點推動沿邊重點地區承接重點進出口領域的產業鏈要素鏈轉移。
(五)考核體系創新推動合作新模式
推動考核體系與打造統一大市場、推動區域戰略融合、優勢互補合作、全要素產業鏈轉移對接,切實推動合作模式深化與創新。可重點選擇相對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試點。
(六)深化區域內部的自循環
推動城市群、都市區、合作區等內部率先進行規則、管理、標準的統一,“政策支持+利益分享”的戰略融合,“優勢互補”的合作,發展要素的共享等。可重點推動三大城市群率先試點創新政策與規劃、沿邊云桂共同打造新時代“戰略力點”等。
作 者
路偉,高級經濟師,主要從事發展戰略、區域經濟及產業經濟研究。
王娟,咨詢師,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及科技管理研究。